九月的风,总带着几分温柔的凉意,也悄悄吹来了属于教师的节日。 我们总说时光飞逝,可每当想起校园里的那些日子,总有一个身影清晰如昨——那是教语文的李老师。李老师就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个老师,更是我最敬佩的一个老师,他虽然是小小的个子,但是在我眼里面他有着高尚的灵魂。他的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在希沃平台普遍的时候仍然坚持每节课手写黑板。他说“”这样才是语文,这样才会有文字的味道”,当时的我不理解,这不是纯纯找累吗?现在我……应该是懂了!懂了李老师对那份文字的真挚。
曾经的我格外抵触语文课,总觉得那些诗词古文枯燥又遥远,甚至会趁着课间操后的空档,偷偷溜去操场打篮球,把语文课的学习任务抛在脑后。直到有一次,我语文课逃课打球回来,因为我的座位是教室最后一排,我偷偷从教室后面溜进来。他没有厉声批评,只是站在讲台上,然后笑着说:“球打得不错,但文字里也藏着另一种‘赛场’,要不要试着来看看?”;也是他,在小小的黑板上一笔一画书写诗词,让我慢慢看清“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是他在我作业本里,用红笔圈出我偶然写下的生动句子,旁批那句“文字有温度,继续用心写”;更是我某次作文跑题被自己气哭时,他递来的一瓶可乐和轻声安慰:“别怕走偏,我们一起把思路拉回来,说不定思维就会跟可乐开瓶一样,爆发出来”
李老师的语文课,从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由无数个带着温度的瞬间组成。他会把难懂的古文拆成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让我们跟着屈原“上下求索”,陪着李白“仗剑走天涯”;他知道我喜欢篮球,还会特意在课堂上举“篮球比赛解说词里的文字技巧”当例子,笑着说“你看,语文课和你喜欢的事,其实离得很近”;他总把课余时间分给我们,帮我修改那些带着“篮球味”的随笔,解答我对诗词的疑惑,却常常忘了自己桌上早已凉透的饭菜。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便是李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我早已离开他的视野,却彻底爱上了语文课——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真心享受文字带来的感动。李老师特别喜欢抽烟,每次感到心烦或者说压力大的时候都会看到他在教室边边走廊里吞云吐雾,配合着夕阳,映射出一番文人的落寞与洒脱。李老师拉着曾经逃课打球的我,走进了文字的世界,让我懂得用笔墨记录篮球场上的热血、生活里的细碎;是李老师在我校刊投稿屡次被拒时,告诉我“坚持的意义”,让我在困境中不放弃对写作的热爱;更是李老师用言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能被文字温暖、也能温暖他人的人。
今天,不必用华丽的辞藻,一句简单的“李老师,谢谢您”,或是一次久违的问候,就足以让他感受到这份心意。因为对李老师这样的园丁而言,最好的礼物,从来都是学生们的转变、成长与惦记。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学生拥有桃花红、杏花白、菜花黄的人生。”
致敬李老师,也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点亮过我们人生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文/戴奔豪
初审/朱晓敏
复核/孙玉
审发/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