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来稿选登】最后的竹丝灯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2-18   浏览:
【字号:

“咿呀——”老木门关上的刹那,我望见爷爷把最后一只竹丝灯笼塞进纸箱。积灰的“陈记灯笼铺”木匾在晨光里摇晃,碎雪落在祖父微驼的脊背上,像撒了层盐。

我攥紧书包带,想起昨夜偷听到的对话。“现在谁还挂手扎灯笼?”社区主任的声音像生锈的剪刀,父亲递烟的手抖了抖,烟灰烫红了祖父补了二十年的蓝布围裙。

“爷爷,您教我扎灯笼吧。”我冲进飘着竹香的后院。老人枯枝般的手指正摩挲着那把篾刀,刀刃上映着四十年前的月亮——那年他凭一盏八仙过海灯夺得全市花灯会魁首,整条青石巷的灯笼都为他亮到元宵。

竹篾划破我的食指时,血珠滴在未成型的灯骨上。“疼吗?”祖父用艾草灰给我止血,浑浊的眼里泛起水光,“你爸小时候被竹刺扎哭,说再也不要学这劳什子。”我数着他掌心的茧,那是六十年与竹丝缠绵的印记。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正月十五闹雪灯》,墙角的竹丝在暮色中泛着金箔般的光。

腊月廿八,我抱着连夜赶制的兔子灯冲进办公室,LED彩灯在塑料灯笼里闪着冰冷的光。“我们要办竹灯展!”我的声音在颤抖。主任扶了扶眼镜:“现在都用电子灯笼,环保又安全……”

雪落无声。我跪在满地竹屑里,突然摸到祖父藏在墙缝里的红木匣。褪色的照片飘落——年轻的祖父站在灯市人潮中,千百盏竹灯在他身后绽放成星河。泛黄的账本记载着:丁丑年腊月,赊给王记面馆灯笼三只,抵阳春面九碗。

“这是陈师傅吗?”穿汉服的女孩们举着手机涌进铺子,“我们在非遗纪录片里见过您!”祖父的手突然不再颤抖,篾刀划出漂亮的弧线,竹丝在雪光中绽成莲花。我打开直播镜头,老青砖墙成了天然幕布,四十年前的灯影在弹幕里复活。

除夕夜,最后的老屋前亮起星河。年轻人举着手机支架穿梭在竹灯阵里,祖父的八仙灯在抖音直播中收获十万点赞。穿云锦旗袍的主播指着灯上“五谷丰登”的剪纸:“这是AR技术复原的民国纹样……”我望向屋檐下,父亲正笨拙地帮祖父缠竹丝,雪落在他们发间,分不清谁的白发更多些。

零点钟声响起时,祖父将篾刀放在我掌心。电子灯笼不知何时换成了竹丝灯,主任正给孙子讲解灯上二十四节气的阴刻。春雪融化在温暖的灯光里,我忽然明白:年味从未消失,它只是藏在竹丝交错的经纬间,等待春风唤醒蛰伏的月光。

文/马建斌

初审/林厚龄

复核/黄晓芹

审发/周圆



【标签:选登 来稿 竹丝灯 最后】 【点击:】         【编发:宣传部周圆】
上一条:【来稿选登】中原年味——河南春节习俗,传承的记忆
下一条:【来稿选登】记录激情,收获成长
>>相关新闻
. 【来稿选登】一个潮汕小城的春节 2025-02-25
. 【来稿选登】桃纹深处鼓声旧 2025-02-19
. 【来稿选登】春节里的年味碎事 2025-02-19
. 【来稿选登】岁月沉香,传承永恒年味 2025-02-18
. 【来稿选登】烟火交织的新春序章 2025-02-18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