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厚重情感与文化记忆的盛大节日,再次以热烈的姿态,开启了新一年的序章。它宛如一条坚韧的丝线,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在岁月长河中,让传统的光辉持续闪耀,不断“续弦”,奏响文化传承的动人乐章。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传统的年味或许会被忙碌和喧嚣掩盖,我们需要停下脚步,用心去寻找、去传承,让传统在时光里“续弦”,让那份温暖和美好,岁岁年年,永不落幕。
今年过年,我随家里人回到老家——揭阳,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潮汕文化重要发祥地。“新年到,锣鼓敲,潮汕大地真热闹!”听着耳边熟悉的歌谣,我便知道新年的脚步慢慢靠近。曾经,过年是我儿时最盼望的盛事,附近到处张灯结彩,年味浓郁的化不开。可不知何时起,过年的感觉似乎渐渐淡了,传统的年味悄然藏匿在忙碌生活的缝隙里了。于是,我决定放下手机,跟着家里人,找寻那份传统的年味。
在过年前几天,我们去到了戏院表演的地方,每年这里都会有一场场客家戏在古戏台上拉开帷幕,只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愿意静下心来欣赏戏曲的人渐渐少了。一阵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午后的宁静,也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他们的妆容精致细腻,眉眼间尽显故事,举手投足间都带着独特的韵味。随着丝弦的悠扬旋律,演员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他们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如黄钟大吕,直抵人心;时而婉转低回,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生命,在空气中跳跃、回荡,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身旁的阿婆看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光芒。她不时地向我讲解着戏中的情节和人物,言语间满是对客家戏的热爱。“孩子,这客家戏啊,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每一场戏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咱们客家人的精气神。”阿婆的话,让我对这场戏有了更深的理解。戏终人散,但那悠扬的戏韵给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震撼。
日子很快到了除夕,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年夜饭。母亲熟练地制作着潮汕特色粿品,红桃粿、鼠麴粿……每一种粿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寓意。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着粿,可怎么也包不好。母亲笑着说:“这粿品啊,不仅是美食,更是我们潮汕人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代人都要用心传承。”我听着,心中对传统年味又多了一份理解。随着夜幕降临,一道道熟悉的饭菜被端上菜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恭贺新春。饭后长辈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用红包封着,寓意着辟邪驱鬼,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潮汕地区的春节,还有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游神赛会。游神赛会不仅是对神明的敬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年初一,各村各寨的神明被请出庙宇,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中巡游四方。队伍中,有舞龙舞狮的表演,那矫健的身姿、灵动的步伐,赢得阵阵喝彩;还有英歌舞,舞者们手持木棒,翩翩起舞,气势磅礴,英歌舞和舞狮融合了戏曲、舞蹈、武术等诸多元素,每一次舞动,都诉说着潮汕的历史与故事,展现了老祖宗的智慧与精神。今年舞狮和英歌舞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两个节目的时候,我无比自豪,一家人眼睛都紧紧盯着电视,心中激情澎湃。周围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互相拜年,互相说着“新年快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想,这热闹与年味相织,不正是我在寻觅的吗?此刻,一股丝线慢慢缠绕在我的心头,传统的年味渐渐蔓延,流淌在我的心间。
这个春节,我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在一个个传统习俗里,寻回了那份久违的年味。那些流传千年的传统,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紧紧相连。它们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守护这些传统,让它们永远绽放出温暖而迷人的光芒。
文/温思怡
初审/林厚龄
复核/黄晓芹
审发/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