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3月6日下午,广东医科大学新学期首场高层次人才学术沙龙在东莞校区科技大楼创意空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东莞创新研究院、医学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60多名师生代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话学术前沿,共谋创新发展。
名师领航,共探科研新方向
活动特邀三位学者作专题报告。医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军发教授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的体会》为题,结合自身多年申报经验,系统剖析了基金申报的核心要素与常见误区,并强调“选题创新性、逻辑严谨性和始终坚持的韧性”是成功的关键。在场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徐教授的“实战指南”为申报国自然基金提供了清晰路径,极大提振了申报信心。

省级青年拔尖人才、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皮江博士聚焦结核病防治难题,在《抗结核宿主导向治疗新策略开发及机制研究》报告中,分享了团队在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策略开发和机制解析中的突破性进展。他指出,基于纳米技术的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策略有望为消灭结核病做出重大贡献,引发与会者对纳米技术应用、结核病及耐药结核病临床治疗挑战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和深度思考。

医学技术学院陈玲铭博士则以《靶向肠道菌的个性化结核防治策略》为题,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结核病发生发展的潜在关联。她提出,基于菌群干预的个性化防治手段或将成为未来结核病防控的重要方向,这一跨学科研究视角为传统传染病研究注入了创新活力。

平台赋能,打造学术共同体
本次沙龙以“开放、链接、融合、共赢”为理念,设置自由研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科研合作、学科交叉及成果转化展开热烈讨论。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皮江表示:“高层次人才沙龙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凝聚智慧、激发灵感的‘孵化器’,为青年学者搭建了跨领域协作的桥梁。”
以智汇促创新,以融合谋发展。 广东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学术沙龙的常态化开展,彰显了学校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聚才兴粤、育才强医”的坚定决心,更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下周四的学术沙龙将由黄功华教授领衔的医学免疫与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教授给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文、图/人才工作办公室 审核/赖焱烽 复核/王丽君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