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团队现有固定人员55名,其中专职科研人员41名,技术管理人员7名。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15名,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29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团队带头人刘华锋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A类人才,刘征兆博士是广东省杰青获得者;王鹏博士于2024年获批“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团队带头人:

刘华锋: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负责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培养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省市共建细胞自噬与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湛江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病理生理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环北部湾地区肾脏病联盟共同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80多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3篇发表于Autophagy(中科院分区一区),参与第4版Autophagy研究指南的制定,2025年全国肾脏病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第24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核心团队成员:





实验室年龄结构合理、分工协作明晰、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
团队依托基础和临床两大平台。其中基础研究方向依托省市共建细胞自噬与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临床方向所依托的肾病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国家中西医协同 “旗舰” 科室,并牵头在粤西地区建成市-县-镇三级联动的尿毒症防控网络,显著提升该区域 CKD 防治水平。

有组织地培养
团队采取集体培养机制,集合团体智慧,确保每个课题方向正确、进展顺利。
有组织地学习
团队定期组织导师、学生阅读文献,汇报讨论,及时跟进最新科研进展。
粤港澳联合培养通道
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近3年,2人入选联合培养计划,赴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

完善的科研条件
实验室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历史上第二个获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广东医科大学历史上第四个获批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湛江市2022年度唯一获批成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5450平方米,大型设备价值4120.94万元。


充足的科研经费
团队自2022年以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 Theranostics及Small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获得省级科技奖5项;主持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20项,获各级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丰富的学术资源
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中青年提升2项),科研论文首页64篇,国家级指南12项,发明专利24项,已转化成果2项,省级科学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肾病科)1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1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特支计划青年人才1人。
近三年,实验室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70名。其中优秀博士毕业生陈小翠以第一作者在Autophagy(中科院分区一区,IF14.3)发表研究论文。2025年度,3名硕士毕业生荣获优秀硕士论文。

近三年,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就业率达99.5%,其中大部分毕业学生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顶尖三甲医院,部分毕业学生赴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深造。(出品/广东医附院全媒体团队 文/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审核/郑春凤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