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榜样广东医】名师良医丨执医教研之笔,书写粤西麻醉疼痛事业新篇章——记南粤优秀教师唐靖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9-10   浏览:
【字号:

在麻醉疼痛医学的浩瀚星空中,他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医学教育的辉煌篇章。

他,就是广东医科大学麻醉学系教师唐靖教授,一位在临床、科研、教学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

远渡重洋志存高远缘来广医心系万民

胸怀拳拳报国志,心纳悠悠为民情。高考后,满腔热血的青年唐靖就未来到底是选择从军或是从医而思绪万千。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两全其美——既学医又当兵,并下定决心填报了第一军医大学(后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唐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作为提前批被第一军医大学录取。

当时,南方医科大学的博士毕业证已然能够提供一份高薪资的工作,但唐靖却始终坚守着心底那颗造福更多黎民百姓的初心和继续勇攀学术高峰的决心,2010年,他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出国进修,远赴加拿大继续研学,并于2012年至2013年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2016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美国匹兹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其外科系参观学习。2018年,唐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并担任了麻醉手术中心主任一职。

当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只设有一个疼痛门诊,门诊病人更是少之又少,唐靖及疼痛治疗方向的成员始终贯之以日复一日的坚持,用过硬的知识储备、娴熟的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服务广大群众,为麻醉疼痛事业的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爬坡行路虽辛苦,利民之心未曾移。作为省内较早学习钻研可视化神经阻滞的医生,唐靖一直致力于围术期舒适化精准麻醉,自2018年起就已开展疼痛诊疗工作,并全身心投入疼痛科的建设和钻研中。疼痛科并不只针对疼痛问题,还以微创手术治疗为特色诊疗手段,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以更经济、便捷的手段解决诸如手汗症、肢体冷感症、面肌痉挛、糖尿病足等多种疑难问题。

“作为医生,尤其是一名疼痛科医生,更需要具备一颗和病患共情的心,对于一种疾病的诊疗,常常会有不止一种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时候就要立于病人视角,就如何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痛苦、降低经济负担进行考虑,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成为百姓所尊敬、患者所依赖的‘良医’。”每当谈及对“好医生”的定义时,唐靖总是有话要说。

2023年5月8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终于在各方努力下正式开科,成为粤西最有影响力的疼痛专科,致力于开展慢性疼痛及相关疾病的诊疗业务。开展了广东省首例多汗症以及面肌痉挛的维持射频治疗以及粤西首例吗啡泵植入、脊髓电刺激植入等多项新技术。当回忆起初到医院工作的那段日子,唐靖表示,尽管走起来很难,但一想到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日子就盈满了欢欣。

医者仁心祛病痛,不辞辛劳甘奉献

作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唐靖教授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主导开展的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脊髓电刺激术、椎间孔镜等前沿技术,年均完成慢性疼痛微创手术800余例,患者有效率提升至85%以上,显著改善了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急危重症麻醉领域,唐靖教授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救治能力。他率先推动围术期食道超声动态监测、围术期有创心排量监测等技术,麻醉科年均完成高危手术麻醉千余例,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超百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见证着他的医术与仁心:

71 岁的广西患者,因顽固性面部疼痛辗转求医多年,身心俱疲。唐靖接诊后,通过详细问诊与精准筛查,为其施行面神经射频治疗,仅半小时便缓解了困扰患者十余年的顽疾,术后 5 个月随访疗效稳固,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84 岁的老人,受左侧胸部 T4-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折磨 10 个月,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口服药物与外用贴膏均不见效。唐靖与团队反复查阅资料、研读文献,最终借鉴相似病例的治疗经验,为高龄且伴有高血压的老人制定了临时脊髓电刺激术方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两周后拔除电极,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从广州专程赶来的手汗症患者,无需开刀,仅通过两根穿刺针便完成治疗,术后手汗即刻消失;饱受三叉神经痛 7 年之苦的德国友人,在疼痛科接受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半小时便摆脱了长期的痛苦……

这样的治愈故事,在唐靖的从医经历中不胜枚举。“治病救人,核心是‘以人为本’,患者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常对科室同事和学生强调,“每次看到患者被疼痛折磨,我都想尽全力帮他们一把。疼痛科医生尤其要学会共情,只有患者安心、舒心,我们才能真正放心。” 对待患者,他从无半分厌烦:耐心询问病史、细致检查患处、贴心沟通病情,用温暖的态度驱散患者的焦虑。“唐医生是我的恩人!他不仅医术好,对我们更是和善,处处为我们着想。” 一位痊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由衷感激:“每次查房,唐主任都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疼不疼、舒不舒服。” 即将出院的患者提起他,满是信赖。

科研求索不辍步,立德树人传薪火

“疼痛科的成立是广大疼痛疾病患者的福音,提升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必须要依靠科研力量。”自踏上从医从教路以来,唐靖始终没有间断过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求索,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唐靖认为,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专科医师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提升团队的科研力量,推动疼痛科有序发展是团队未来的努力方向。

在科研领域,唐靖的成果令人瞩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计划七项(含重点项目一项)。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 Mol Immunol, Protein cell, cell reports, Nat Commun, Mil Med Res, J Adv Res, EMBO rep, Br J Anaesth, Semin Cancer Biol, Theranostics, Cell Death Di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麻醉学专业相关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45篇,单篇影响因子20分以上3篇,中国科学院I区以上19篇,累计影响因子超350,单篇论文他引次数最高175次。在他的指引和影响下,团队多位成员潜心钻研学术,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成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不仅为麻醉学科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源源不断新的福音。

作为麻醉学系的“领航者”,唐靖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麻醉医学人才作为核心使命。与本科生相处时,他格外关注学生在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上的困惑,主动与学生分享临床中的生动案例,代入学生视角一起梳理规划、明晰方向;深知本科阶段科研启蒙的重要性,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以科研为学子成长“充电赋能”。与研究生交流时,他反复强调一个核心原则:“临床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脱离临床的科研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重临床、忽视科研,则会束缚个人与学科的发展。希望你们能平衡好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做到‘两手抓、两开花’。”

在教学中,唐靖格外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竞赛与技能大赛。在他的指导下,2017级本科生江宛谕斩获2019年“优亿杯”广东赛区一等奖及全国气道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第二名,用亮眼成绩印证了教学实效。同时,他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责任培养:2017 级本科生梁禧健在他的引领下,从寒门学子成长为“市级最美志愿者”——三年坚守抗疫一线,开发“心绘动”项目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起“霞光计划”为300余名困境儿童圆梦,入选湛江市“十大青年先锋案例”,生动诠释了唐靖“全人育人”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生培养上,唐靖更是硕果累累。学生钟瀚辉博士毕业后仅三年,便成功获批国自然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及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成长为麻醉科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罗淑华博士在博士后期间也顺利拿下国自然青年项目与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优秀学子纷纷追随唐靖的脚步,选择留在广东医科大学工作,为粤西麻醉与疼痛学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从临床一线的 “治病救人”,到科研领域的 “攻坚克难”,再到三尺讲台的 “薪火相传”,唐靖始终以 “仁心” 为底色、以 “精进” 为路径,在麻醉疼痛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与师者的双重担当。(出品/广东医附院全媒体团队 文/刘鑫怡 区海燕 董翔 审核/郑春凤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



【标签:医 记 新篇章 事业 教研 疼痛 书写 麻醉 粤西 南粤 良医 丨 执 优秀 名师 教师 广东 唐靖 榜样】 【点击:】         【编发:宣传部周圆】
下一条:【榜样广东医】导师团队丨深究细胞自噬机制,共寻攻克肾脏疾病“金钥匙”—— 刘华锋导师团队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