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榜样广东医】娜力开扎:跨越五千公里的“新粤文化”播种者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4-05   浏览:
【字号:


图片

从十几岁离开家乡到内地求学,到如今扎根广东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娜力开扎·哈米提在从事辅导员职业的第六个年头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开启了辅导员专业化道路。和大多数建设工作室的辅导员一样,娜力老师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执著探索。

近期,她前往北京大学参加“铸魂育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专题研修班。课程间隙,娜力老师接受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专访,讲述了在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成长,组建辅导员工作室的初心,以及在北大研修的感受。访谈如下(内容有增删)。

Q:娜力老师您好,请先介绍下您的工作经历,哪一年开始进入高校,以及哪一年开始做辅导员的?

A:我本科在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2018年,得知广东医科大学招聘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我刚好符合条件,于是就考回广东医科大学担任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

图片

娜力老师进行学校辅导员年度评优工作汇报

Q:最开始做辅导员的时候,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还能回忆起来吗?

A:最大的挑战源于身份转变。我发现很多的学弟学妹都变成了我的学生(笑)。所以从师姐然变成了老师,这种感觉有点儿奇特。这个角色的转换经历了一个过程,突破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工作相对也就简单了。

Q:好的。我在网上检索到您在去年5月被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评选为“2023年度优秀易班指导教师称号”,而且您的学校也荣获“2023年度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称号”。这一奖项的故事能跟我们分享下么?

A:我在学校的工作分两部分,一个是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另一个就是学校的易班指导老师。易班主打的网络思政是整个广东省都特别关注的部分,所以起步相对比较早。我们学校2016年就开始起步做这块儿了,是由学生工作部分管。我从2020年开始接手。我们秉持“共建共享、学生主体、服务育人、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用好易班首页、优课课群、轻应用等栏目,采用线上线下活动相融合的方式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形成1个平台、2个阵地、9个模块、12个主题的完整活动体系,打通壁垒,取得了很好成效。

图片

娜力老师(左一)广东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颁奖现场

Q:在网络思政这块,你们学校有什么特色吗?

A:2024年1月开始,我校学工部着力打造“广东医学工”微信公众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业界权威第三方清博指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医学工”位列2024年全国高校2800多所高校学工系统思政类官微第一。学校的党政工作要点、党建工作要点、高水平大学改革方案都将建设高水平的“广东医学工”“广东医易班”放在突出位置,体现了我们学校党委对网络育人的高度重视。

Q:在网络育人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呢?

A:我觉得网络育人要坚持“长期主义精神”,重在守正创新。打个比方,“广东医学工”一年的点击量数百万,即使十分之一的人受到影响,对学生培养也是非常有成效的。要有效将网络流量变成育人增量。

比如近期,为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广东医学工”官微推出了学业预警的相关资讯,帮助学生及家长更加了解学业预警的意义,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业发展。资讯得到中国青年报、央视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并且引来了央视新闻频道来校采访报道,时长近两分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一系列的报道和关注,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Q:接下来咱们聊聊工作室,来参加我们这个研修班的老师几乎都是冲着组建和发展工作室来的,您是不是也一样?

A:成为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必然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辅导员工作室。我的工作室聚焦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名叫"新粤文化辅导员工作室"。主要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学子,打造具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发力。

图片

娜力老师带学生参观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Q:除了组建工作室以外,在科研领域您有没有进行过尝试?

A:从事学生工作,做科研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的切入点。我之前在上海理工大学读了公共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主要目的还是强和自身的科研素养。目前,我申报了一些网络思政、统战方面的项目,逐渐积累,争取在一些纵深领域有新突破。

Q:您对这个研修项目的哪些环节印象比较深刻?

A:北大刘卉老师重点讲了辅导员专家化的进程,还介绍了辅导员发展史,印象比较深刻。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是从少数民族辅导员的视角去剖析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所以听起来很有共鸣。刘老师指出要团队式打造专家型辅导员,这个很受启发。

另外,授课老师都提到了一点:就是辅导员一定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比如刘卉老师本身并不是心理专业的,但她用了五年时间每天都在钻研心理学知识;还有李旭珊老师提到自己每天都会看文献,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内化成理论素养,反哺到个人成果的转化。

Q:我注意到今天课堂上有学员老师在跟我们专家互动的时候,您也听得很认真,也是在思考工作室差异化的问题么?

A:对,我觉得工作室成立初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方向,避免同质化,要差异化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更容易出圈。

图片

新疆到广东的五千公里,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承载着一位边疆女孩在文化交融中探寻育人真谛的初心。那些反复推敲的工作室方案和来自少数民族学生的信任目光,都在她手中化作一粒粒种子——既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亦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星火。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与娜力老师一样,以工作室为崭新起点,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出品/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图/刘水娟 审核/雷鸣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


【标签:跨越 力 开 扎 新 娜 粤 医 文化 广东 播种 榜样】 【点击:】         【编发:宣传部周圆】
下一条:【榜样广东医】学业一流,彩绘修身,广东医胡丽娜,与爱同行
>>相关新闻
. 【榜样广东医】娜力开扎:跨越五千公里的“新粤文化”播种者 2025-04-05
. 【榜样广东医】学业一流,彩绘修身,广东医胡丽娜,与爱同行 2025-04-02
. 【榜样广东医】邓伶怡:星火燎原,厚积薄发 2025-04-01
. 【榜样广东医】温俊超学长有话说 2025-03-29
. 【榜样广东医】全面绽放的“小太阳”,她是广东医卓越女生陈秋裕 2025-03-26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