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凌晨,广东吴川发现1例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病例。6月6日上午9时起24小时之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火速抽调64人组建成三批医疗队,奔赴吴川清源村、大庙村、井头村等七个点奋战,高效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截止发稿前,已为 18185 名群众做了采样。
许红菲是心胸外科的护师,作为医院首批带队出征吴川的队长,她坦言,深感责任重大,但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她所带的医疗队负责博茂居委会及梅逢居委会两万多群众检测,每个居委会有几条村,村庄偏僻,相隔距离远,网络信号差,且无法在试剂上扫码,采样的信息全靠人工手写,工作量大而繁琐。
在临时搭建的遮雨蓬里,面对大批侯检人群,队员们顾不上高温,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强力忍耐不适,坚守岗位,细致核对、严格操作,确保采样工作能够高质量、规范地完成。夜幕降临时,乡下各个村庄已倦鸟归林,她们依然在挑战夜战。
“我们把吴川的日出日落看了个遍。”许红菲说,她们这批队员坚持到晚上直到第二批队员到达接班,而在次日凌晨四点多起床,五点接班继续干。
许红菲在采样第一线忙碌奔波,一丝不苟地协调人员分工、统筹保障物资、试剂分配等,睡眠不足及操心劳力,短短两天之内她的声音变得沙哑而显得疲倦。
“不累,想到能为我们湛江筑牢安全防线,这点累算什么!”
六月的吴川,在烈日高温下,本已闷热难当,医疗队队员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个队员隔离服里的洗手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套里的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细节无不诠释着队员们的辛劳、不易与坚守,诠释了勇气和担当,展现附院人的执行力与战斗力。
由于持续在高温下奋战,第一天下午来自整形外科的年轻护师万珊珊感觉不适、头晕,出现中暑症状,被同事送回附属医院作相应治疗,次日症状缓解,她就致电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部,请缨继续参战。被领导及同事纷纷劝回,让她先休养好身体。她依然心不甘,强烈请求:“现在是最需要我们年轻人上场的时候,多一个人在现场,就让同事多一份轻松,让村民更快一点做上检测。”
大庙居委会村干部说,看到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24小时日夜为村民们采样,紧张又辛苦,工作量大,十分感动,我们却连他们的样子和名字都不知道……
这次申请到吴川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的人员中,有一些来自2020年援鄂医疗队,谭美金就是其中之一个。她是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谈到为什么二度申请上战场,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党和人民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这没什么好说的。
谭美金所在的采样点是吴川市梅逢小学,她是医院第二批派出支援的队员。她从6日6日晚九点半开始,一直连夜采样至次日凌晨五点多。穿上防护服,没半个钟,她就感觉里面衣服汗湿了,五点多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洗涮完毕早已天亮,第二天晚上八九点又开始作战。
“虽然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很辛苦,但我没觉得辛苦,反而觉得越干越有劲!”
谭美金言辞间显得很自豪,说在这场“排雷”战中,她和供应室的向雨同组,两人第一个夜班就共为七百多名群众采了样。(文/郑春凤 图/支援吴川医疗队提供 审发/吴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