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喜讯!广东医科大学6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8-29   浏览:
【字号: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我校6门课程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表1 我校入选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主要建设单位

1

线上一流课程

诊断学

刘华锋

姚卫民、吴巍芸、罗勉娜、伍俊

第一临床医学院

2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诊断学Ⅰ

马雄辉

黄怡、王焱、于丰彦、刘婷婷

第二临床医学院

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医学人文英语(一)

杨劲松

陈英、张桥英、陈雨宇、谢蓝萱

外国语学院

4

线下一流课程

卫生毒理学

唐焕文

刘小山、陈玉婷、高羽亭、刘林华

公共卫生学院

5

线下一流课程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阮杰

陈亚芹、马丽、李瑞曦、蒋丹

医学技术学院

6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医学传播学

王双苗

陈欣欣、林颢、叶斯阳、陈驹

第一临床医学院

学校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升级版,通过建设智慧教学平台、组建跨学科课程群、完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等举措,推动更多课程向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跃升。同时加快推进AI课程和学科模型建设,重塑数字化育人范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文/教务部 审核/周艳芳 复核/王丽君 审发/裴金涛)


课程简介

诊断学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本线上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内容全面,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在线答疑、讨论,并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位一体。

诊断学Ⅰ

课程新建大量优质视频使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深度混合,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深度线上线下系统的混合教学模式,建立贯穿全课程“言传身教、躬体力行”的思政模式,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深度混合的系统评价模式。注重考核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综合评价知识、能力、素养,确保学生成长为新医科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医学人文英语(一)

医学人文英语(一)历经十余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多样化医疗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需求—任务—成果—评价”四位一体驱动构建课程体系,突出数字化与混合式教学创新,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实现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医学+人文”的深度融合。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并进行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学科。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平台,以“一导向+三融合”为特色教学模式,聚焦公共卫生实际问题,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紧跟学科前沿,强化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并在多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检验特色创新班),构建“教师-行业专家-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共同体,搭建“校-院-企”协同育人平台。课程引入OBE理念,紧密对接行业标准与技术前沿,创新实施PTPA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医学传播学

医学传播学是由我校2017年首创的新医科、新文科交叉课程。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医学传播学和居民医学素养概念及相关理论,按学科化推进医学传播学建设;建设微专业;注重新医科对“健康与社会领域”职业素质的培养,助力培养能“胜任诊疗决策者、做好健康守护人、当好‘医声’传播者”的卓越医师;推进医学传播学研究,研制我国居民医学素养63条及量表;2024年首次调查并发布;促进医防融合,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兴医强医,守护健康”使命。



【标签:课程 门 入选 教育部 医科大学 广东 国家 本科 喜讯】 【点击:】         【编发:宣传部王丽君】
下一条:2025 年 “游学广东医-医技” 科研体验行活动圆满落幕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