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关于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总结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梳理学校实践育人成果,凝练实践育人特色,促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提档升级,3月16日广东医科大学第一届大学生社会实践年会在两校区同步召开,从总结部署到主题研讨,引发了一场探讨发展与转型的对话。

从新起点转型升级,学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共组建23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建设24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9000余名师生聚焦国家、省委战略部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在祖国大地讲好广东医青年的专业服务故事,19个团队、项目获评全省、全国先进典型。
学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高度肯定学校2024年社会实践工作成效,指出2024年社会实践呈现出三个新亮点: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更显担当;二是实践育人模式更显新意;三是品牌项目辐射更显成效,并对2025年社会实践工作开展提出具体要求。

黄达海强调,要对标对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新部署新要求,打造广东医科大学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实现六个突出:一要突出育人目标引领,着力强化思政教育实践,聚焦服务“国之大者”,带领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二要突出课内外一体设计,完善课堂教学要求,确保社会实践的学时学分安排,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突出定向结对互动,结合实现时代新人育人工程,加强与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外有关单位结对子,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强化社会实践联动;四要突出专业特色服务,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国家、省委重大战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强化特色性的社会实践服务;五要突出成果管理转化,对社会实践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完善社会实践的成果考核评价认定体系建设;六要突出典型宣传推广,注重挖掘社会实践的先进典型,提炼有特色的实践育人的机制、思路、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实践案例。
从课室到基层,在乡村大课堂中上好思政课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首次启动社会实践宣讲团组建、社会实践导师库入库工作,110名师生、医护加入实践行列,通过宣传动员、实地指导、调研设计,为全校近3万名师生搭建联系地方,服务发展的桥梁,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基层实践的大舞台上学本领、做贡献、长才干。
为了更好的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的产出,实现实践思政与思政实践的有效融合,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首次启动2025年度社会实践选题编制工作,并发布三大类15项实践调研选题指南,聚焦强思想、促发展、惠民生,通过新技术、新实践、新焦点,让实践从活动轰轰烈烈到成果人人共享,从将知识带去当地到把成果留在当地。


从实践到赋能,在谋划中促发展
年会还设置实践研讨环节,优秀调研报告获得者、优秀调研活动组织者、调研报告评审专家、优秀专家导师齐聚一堂,共话实践高质量发展路径。董忆欣同学结合自身调研经验,分享躬耕基层乡村调研,磨砺医科青年才干的心得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俊领教授结合调研报告评审谈如何实现学校社会实践调研的高质量谋划;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晓颖通过学院实践转型的探索,分享了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的学院路径探索的思考;专家导师王双苗教授从当下技术热点出发,分享了对健康中国与全民AI背景下医学生健康服务创新及实践育人的思考。研讨方向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实践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学校团委还结合先进典型宣传,开展了总结表彰工作,并在两校区设置成果展,两校区近50个项目、团队参加展示。学校团委将以实践年会召开为契机,提炼有特色的实践育人机制、思路、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实践迭代升级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形成广东医特色的实践育人新范式。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施小波、松山湖团工委书记梅鑫明、团湛江市委学校部部长朱凌霄、及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文/徐畅 图/谢炯明 马梓欣 刘旺龙 王露颖 李伟鸿 李睿 何翠 审核/陈炳权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