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来稿选登]愿心中有道,载我入繁华
作者:高映欣   来源:   发稿时间:2023-05-01   浏览:
【字号:


是什么时候相见亦是不见,大抵是在人声鼎沸处总觉得过于喧嚣。本来应该是尽情欢乐的时刻,到头来,在团建上看着别人在活动中享受快乐,我却无端感受到烦躁。或许这感觉太淡,几乎在不经意间染上我所有的愁绪。从疫情放假开始,在线上考试终止放下笔那一刻,心里忽觉空空荡荡,过年时互相问候打闹,但热闹的场景不属于我。

开始厌倦言语,厌倦社交,有时候会怀疑网络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类关上自己的嘴巴,而用更尖锐的武器冲锋在所有污垢面前。这时候自己总会莫名地想家,想家里的饭菜,念着父母的关心。只是一个电话打过去,时代和年纪的隔阂让我们相顾无言,说不清是第几次因为话不投机匆匆挂断电话,粤东和粤西的距离,阻隔着呼之欲出的情感。我就像个不会说话的木偶,面向这个年纪应有的曙光朝圣,却是心无所依,如一池死水一般寂静。

回南天已久,连带着人的情绪也变得沉闷,今早起时,我一如既往到湖边,满是沐浴在光泽的鱼儿,扶起那条已死的同伴。鱼也会怜悯吗?或许吧,阳光已死,全身即白。故去的事物总会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如明天那沉静的湖水,不会有人在意离别,在意一个个体的消散。

习惯性打开书籍,在与先哲的探讨中寻求答案。难得清净的时光,是午夜后寂静片刻的翻书声,也是与外界隔绝小角落里播放着的纪录片,每一次的对话,我都在寻求答案。跟着辛柏青走进王阳明的世界,穿越时空的问候就此展开。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王阳明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似乎跟现实中的唯物主义相排斥,至少在考题给予的答案里,历史始终否认它存在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天下之人皆为名利而奔途一生,也就有了当初《爱莲说》的出现。现在看来,社会容忍不了莲花,菊花于牡丹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失败者罢了。世俗和形势如此,国际形势千变万化,造就中国人不屈于被压迫的事实,屈辱的历史在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对过去抱有警钟,所以996,所以内卷也就成为必然的形态。外在的原因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无论是莲花、菊花,还是牡丹,本质上都是一“体”,所以万物皆为平等,现实中的阶级是社会的产物,但心里依然要坚守天理。而各花各有所用,正如各种领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的人生,所以“用”在变,人人皆可为尧舜。不管如何,远在明代的王阳明也遭受着非议和波折,只是良知天理于行,所以能够知行合一。放下书本,沉浸在冥想中的我也只是沧海一粟,放下自身的孤傲,以出世的心态入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正领悟到这句话时,晚风习习,春华明媚。或许世界仍旧追求众多物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交际。生活和精神永远在交错,一切都在重新洗牌。而我能做的,只是在精神上富足自我,置于尘世沉浮而不没落,在繁华中保持清醒,那就足够了。

文|高映欣

初审|李嘉滢

复审|陈胤旭 刘芯琳

终审|周圆


【标签:】 【点击:】         【编发:宣传部周圆】
上一条:[来稿选登]我眼中的光
下一条:共建2.0,广东医青年“暖企亲青”点亮应急灯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微博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