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蚊”猛如虎,秋季是蚊虫繁殖的“黄金季节”,如何应对“秋蚊”防蚊秘籍学起来。
越是降温,蚊子越疯,要抓紧吸血,储备“过冬”
蚊子是冷血动物,怕冷也怕热,最适宜温度是25~30°C,秋天的温度适宜生存。进入秋季后,气温逐渐降低,蚊子感知到冬季的来临,其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为了在死亡前繁衍后代,于是,雌蚊子年底“赶进度”,开始疯狂繁殖、疯狂产卵。为了给卵留下更多营养,秋蚊子一旦找到目标,便会死死盯住,不饱不休,吸血时间更长,注入的唾液也更多,导致我们被叮咬后的包更大、更痒。
秋季活跃的蚊子中,还有一部分是即将寻找场所(如下水道、地下室、居民楼道、暖气沟等)蛰伏越冬的雌蚊。这些蚊子通常体型更大,需将血液中的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给冬眠期间存下足够的“口粮”,因此攻击性大大增强。
所以,秋季的蚊子往往会比夏天更“凶”。
清除孳生地是根本,无积水,就无蚊虫
蚊子最爱在小型清水中产卵,过不了几天,它们就会成群结队从水里飞出来咬人。
所以,防蚊灭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源头上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
划重点
能倒的积水:什么瓶瓶罐罐、花盘底下的水全清干净,轮胎里的积水也别放过;
倒不掉的水:加个盖或填点土;
室内水生植物:3天换水一次。
再加上这2招硬核防蚊法,远离蚊子妥妥地。
01物理防护
安装纱窗纱门,并保持完好,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婴幼儿)。
减少蚊媒活动高峰期(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的户外逗留时间,尽量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02化学防护
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的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及时补涂。
来源:佛山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