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命题创新大赛在北京隆重举行。大赛以“评学融合——深化医学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63所医学院校的252支参赛团队、1128名骨干教师共同竞技。经过“网络初审+现场决赛”的严格评审,最终100支队伍晋级全国赛现场决赛。我校参赛教师团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教学态度与突出的命题创新能力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命题创新大赛的组织与参赛工作。自去年启动“评学融合、评教相促”医学教育题库命题创新大赛校赛以来,共有42支队伍积极参与,经校赛评选,共评出17支获奖队伍,并择优推荐5支团队参加全国初赛,最终有4支团队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备赛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分管校领导佟矿副校长多次到现场指导与辅导,教务部也组织多名专家进行了多轮次培训和精准指导,为参赛团队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全国赛总决赛中,基础医学院李彬彬教师团队凭借命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荣获一等奖,充分彰显学校在医学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领先实力;第二临床医学院刘婷婷教师团队以命题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体现“智融评学、评促成长”的教学理念,荣获二等奖,获得专家评审的高度认可;第一临床医学院刘玲教师团队与基础医学院张丽媛教师团队双双荣获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高水平与强劲实力。此外,因在赛事组织、教师选拔与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我校获大会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命题创新大赛是国内医学教育领域的高水平专业赛事,旨在引导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创新命题理念与方法,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本次大赛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也是学校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体现。学校将继续以“评学融合”为理念,以命题创新与考试评价改革为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医学教育育人方式、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的深度变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助学、以赛促改”,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贡献新的力量。(文、图/马媛媛 审核/周艳芳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


一等奖获奖教师:李彬彬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课程与命题创新介绍: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命题指导思想下,基于课程特点,构建以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整合为特色、以过程性评价为保障的课程考核体系,并通过数智赋能,提升命题科学性与评价有效性,推动评价从“评判尺”向“成长梯”转变,真正夯实课程的桥梁作用。本次课程考核创新与实践,是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学”理念的深刻践行,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深化命题创新和考核评价改革,助力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

二等奖获奖教师:刘婷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课程与命题创新介绍:我们的课程以“提升医学生临床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数据驱动、评学融合、智慧赋能”的命题体系。依托虚拟案例、动态临床场景与智慧评估工具,强化学生从症状识别、辅助检查到诊断决策的逻辑链与批判性思维。创新引入“Dx-4C命题体系”进行命题,实现对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评价。此次获奖是对课程团队持续推动考评改革、赋能医学人才培养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创新,助力卓越医师成长。

三等奖获奖教师:刘玲
课程名称:《儿科学》
课程与命题创新介绍:身为《儿科学》主讲教师,这份荣誉是团队协作的见证。命题是教学的缩影,也是教学的精炼与延伸。它不止于知识点的罗列,更在于如何设问才能点燃学生的临床思辨之火。既检验知识掌握,更启发主动思考。反复推敲与雕琢,只为让每一道题都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未来,我将继续在命题与教学融合的道路上深耕。

三等奖获奖教师:张丽媛
课程名称:《人体断层解剖学》
课程与命题创新介绍:《人体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核心课程,始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团队聚焦命题创新,构建以图为核的命题体系,将断层图像与解剖结构、临床应用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命题中理论与图像脱节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