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至21日,广东医科大学75级“社来社去”班的40余名校友从全国各地重返湛江,举行了一场温馨感人的入学五十周年聚会。这群特殊年代的学子跨越半世纪光阴,重温校园记忆,共话广东医精神,上演了一场动人的感恩之旅。

为迎接校友们返校,广东医科大学校友会贴心做好服务工作,除了悬挂欢迎横幅,还特别定制了精美的纪念蛋糕,令在场校友感动不已。这一贴心举动体现了母校对校友的持续关怀,也让聚会增添了更多温馨色彩。“感谢母校对我们这些老学生的牵挂和照顾。”校友们激动地表示。
9月18日下午,校友们陆续前来报到,彼此相拥问候。尽管不少人已经白发苍苍,他们眼中闪烁的兴奋与激动,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青涩的少年时光。“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能健康地聚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校友们感慨道。大家合影留念,展示才艺,分享各自退休生活的点滴趣事,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当年,老师们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聚会邀请了赵革灵教授、冯基兴老师、陈素珍老师等当年的老师出席。校友代表还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了湛江医学院时期的副院长、病理学沈淑静教授,表达了学子们对恩师的深切感激之情。沈教授虽年事已高,仍清晰记得当年教学点滴,对学生的到来感到无比欣慰。
20日下午,校友们重返湛江校区,并在映月湖畔的纪念石前驻足。这是他们在五十周年校庆时共同捐赠的,已成为校园内一道饱含深情的风景线。学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也来迎接老校友们的返校,对“社来社去”班给予高度肯定,并用该班校友、学校原副校长颜大胜创作的《七律·广东医科大学七五级“社来社去”班入学五十周年聚会有赋》题字相赠,赞誉他们是“广东医精神”的生动体现。该诗写道:“七五潮涌启华年,峥嵘岁月忆勤园。社来社去怀仁术,医国医民种杏田。百颗丹心酬热土,五旬素鬓证尧天。相逢莫叹光阴迫,玉树芝兰更粲然。”

75级“社来社去”班是学校唯一一届,共3个班103人。当时的宗旨是“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并将原为三年的教学课程压缩为两年时间教学,教学上推进下基层的教学模式,在湛江吴川县中山镇岭头村李汉魂先生故居开办“吴川教学基地”。
尽管条件艰苦,这批校友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中绝大多数成为卫生系统骨干,不少成为政界、业界精英,有市、省、全国人大代表,荣获白求恩式医生、优秀教师以及市、省、全国优秀院长、全国英模等称号。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发展,为广东医科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校友组织者颜大胜表示:“五十载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同学情谊却如映月湖的水,源远流长。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永远都是广东医人。”(文、图/周圆 审核/邓丽琼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