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局部解剖学课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邀请资深甲状腺外科医生团队走进局解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实战化教学盛宴”,通过模拟甲状腺手术及入路讲解局部解剖学相关结构与层次。这场跨界融合的教学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边界,更让学生们走出书本,深刻理解解剖知识与外科手术的紧密联系。
临床视角 直击核心
以往,学生们学习局部解剖学,多是通过解剖学教师的讲解,结合图谱、标本和大体老师的静态观察,对解剖结构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缺乏直观认识。而这次,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松山湖中心医院副院长张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杰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许楠教授组成的甲状腺外科医生团队从手术台站上讲台,从课本枯燥的文字深入临床鲜活的病例,在大体老师的身体上化身“解剖向导”,详细阐述了颈部解剖结构在甲状腺疾病诊断、手术方案中的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在课程的第二现场,在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崔晓军教授、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张剑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组副组长徐达传教授、广东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李少华教授(已退休)等解剖学专家团队通过实况录像跟外科医生团队互动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场的同学们全神贯注,不时提出疑问,专家、医生们耐心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从理论到实践 刀法即教法
此次教学活动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手术及入路”的全新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高级实验师陈海芳老师(已退休)以及实验师郭金华老师带领的解剖实验技术小组提前灌注新鲜标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人体解剖标本旁,外科医生手持手术器械,以临床手术病例为切入点,从手术切口的选择、组织层次的分离,到关键结构的显露,每一个步骤都与局部解剖学知识精准对应。医生一边操作模拟手术,一边向同学们讲解。通过模拟真实手术场景,让抽象的解剖知识“活”了起来。在模拟操作中,同学们亲眼目睹了不同组织结构在手术操作下的相互关系,对解剖层次和空间位置的理解更加深刻。


从基础到临床 夯实医学成才阶梯
此次外科医生进课堂活动,是广东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医学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将临床实践与基础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为培养具有扎实解剖基础和临床思维的优秀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创新教学模式,邀请更多临床专家走进解剖课堂,为医学生们带来更多实用、前沿的医学知识,助力他们在医学道路上稳步前行!(文/黄彤、张致远、李文漫 图/陈伟杰、张致远 审核/冯明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