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风建设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月21日,我校召开了2024年学业预警工作会议。会议聚焦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完善与实施,凝聚智慧与力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教务部相关工作人员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教务部周艳芳主任主持,周主任指出,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学业预警防范机制,系统性地梳理学业预警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并强调,学业预警工作是学校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会议伊始,教务部副主任吴运华对近三年各学院专业的毕业、退学情况及学位授予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指出部分专业存在毕业率偏低、学位授予情况不理想等问题,学生的异动情况,如留级、退学等,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学校的学业预警工作敲响了警钟,各学院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加强课程对接和学生帮扶工作。他强调,学业预警不仅是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提醒,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引导。通过精准识别学业困难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个性化帮扶,希望以更具温度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发展。
学工部谢孝东副部长对本科学生学业预警制度进行了详细解读。该制度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学业预警的内容、级别、程序和工作职责等关键方面。各学院党政班子联席会应集体认真研读相关文件,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以避免可能引发的严重问题,相关学院需提高警觉,强化系统思维,综合考虑各种原因,确保学业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会上,各学院代表分享了学业预警工作的经验与成效,对各自学院的学业预警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面对科目挂科率居高不下的挑战,他们建议加强与教研室的协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业辅导资源。针对学位授予率偏低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改进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方案。同时,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主张在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时,应迅速与家长沟通,携手协助学生克服难关。此外,他们还建议利用智能化工具提升学业预警系统的效率,例如通过教务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业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最后,周艳芳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学业预警工作提出了四项工作建议,以推动学业预警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人文素养提升:学业预警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人生观等全方位成长支持,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强化“三全”育人,形成合力,实施预警工作的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加强对学业预警工作的宣传,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知晓率,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坚持工作重心前移,强调学业评价,过程筛查:事后预警向事前预警转变,完善预警标准、规范预警程序。强化过程性评价。各学院应成立学业指导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学业预警工作,定期对本学期发出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督促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四)完善后期帮扶措施,精准干预,成绩告知向学业帮扶转变。给予学业支持,使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分析被预警学生的考核成绩、出勤状态和学习质量做好学业诊断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会议强调,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我校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精准学业评价、预警和帮扶“多元联动”机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目标。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在学业预警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深化预警机制,共谋学生发展新策略,为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图/吴哲 杨迪 审核/周艳芳 复核/王丽君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