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
护士节是为了纪念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这位被誉为“提灯女神”的伟大女性,不仅创立了护士职业和开启了现代护理教育,更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
南丁格尔说:“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士是一个平凡而辛苦、平凡而专业、平凡而温润、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实际上,90%的治疗工作需要护士操作。尤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充当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东医各附属医院的护士们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用专业的护理技能执行繁重的防控任务。今年5月6日,湛江突发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附二院护理部副主任吴小玲临危受命,奋勇争先,担当核酸采样队伍的组织管理重任。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她说:“每天能睡够4小时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附属医院肾内科护士杨海娟曾参加支援吴川、雷州等地核酸检测医疗队。每次,她都冲在前面。此次疫情中,作为“老将”重新披挂上阵,被湛江市卫健局和医院委以重任,担任支援官渡镇核酸采样检测医疗队总负责人,一工作就忘记了昼夜。
无论是吴小玲,还是杨海娟,广东医的护士们都用专业和敬业、仁心和大爱,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展示着新时代广东医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形象。我们不由得赞一声:一袭白衣,万般美丽。
吴小玲和杨海娟都毕业于广东医。作为广东省最大的护理学本科生培养基地,广东医被誉为广东省“白衣天使的摇篮”。从肇始于1965年的湛江医学院护士学校沿袭至今,共培养了10380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6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6人。
作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专业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涌现出诸如广东医科大学师德标兵颜文贞教授在内的大批好老师。近年来,护理本科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年均99.29%,就业率 99.26%,硕士生就业率100%。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技能过硬受到普遍好评,绝大多数就业于三甲医院。
据护理学院对670名校友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砥柱中流的作用。以东莞市校友为例,大批德业双馨的护理学专家崭露头角,成为广东医“精勤育人、光大杏林”的闪亮名片。
东莞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广东医校友曾湛艳苦练技能,获得“全国基层卫生技术标兵”称号,在抗疫中冲锋在前,当选为东莞市“最美护士”。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秀婵校友在支援湖北荆州战“疫”时,是“东莞最后一个撤离的人”。2022年,宋秀婵成为东莞第一个,也是东莞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当选广东省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的临床护理专家。
东莞市洪梅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艳红校友被中华护理学会授予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属于护理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张艳红校友也书写了从一线护士成长为大型公立医院院长的传奇奋斗史诗。
在几代人的砥砺奋进中,致力于“面向基层兴医强医、培育英才守护健康”的广东医为国家培养护理学专业人才孜孜以求,贡献了重要力量,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广泛尊重。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向“Ta”致敬。我们致敬躬耕树蕙的广东医,致敬桃李芬芳的护理学,致敬护佑生命的天使们,更加致敬那些在疫情面前“一心为公、挺身而出”的勇敢者,那些用背影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逆行者。在这场大疫中,是他们,用奉献和忠诚、拼搏和牺牲,守护着人们的安康和国家的安宁。(文/谢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