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为疫情防控持续出力——给战疫一线的广东医人点赞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2-01-08   浏览:
【字号:


1月7日,根据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松山湖、塘厦、凤岗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学校立即行动,校内,护理学院党员教师挑大梁,4小时完成11769人核酸采集工作。校外,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97名党员教师、研究生组成支援队,参与松山湖全员核酸检测。医院管理处、团委协调47名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松山湖片区的协调工作。1月8日,102名师生再出发,参加松山湖电话流调工作,为疫情防控再出力。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东医人扛起责任与担当大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超额完成任务,这是广东医人的底线

1月7日下午,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前往我校进行调研,座谈会上,他代表松山湖党工委、管委会,对学校长期大力支持园区开展防疫工作表示感谢。刘炜表示,希望广东医科大学与松山湖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强化核酸检测队伍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并积极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医疗卫生水平。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服务做好地方疫情防控,也是对全校师生最好的保护。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根据地方疫情防控需求,再动员再部署,为东莞市疫情防控持续出力。

“门诊部只留两个老师应急,其他人全部出发去核酸检测了。”官成浓说。

“年纪大意味着经验丰富,我不觉得累。”颜文贞说。

“我头发都没梳。”药学院支援核酸检测的老师说:“接到电话,从被子里爬起来就跑来了。”每一次学校发出需要志愿者的信息时,工作群里的信息都是秒回。他们中有即将退休的老同志,有新入职的小年轻,有刚修完产假哺乳期妈妈,有刚下课再上岗的专业课老师。穿上防护服,有人不吃不喝连续工作12个小时,有人把孩子寄存到邻居家。松山湖请求支援90人,广东医人立马派出超百人,超额完成任务,从来都是广东医人的责任底线。

为胜利尽全力,这是广东医人的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医科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属地抗疫,组建、派出了体系化的“多兵种”抗疫突击队,流调服务队、应急医疗保障服务队、信息化工作队、指挥部管理协调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协调员、核酸检测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后勤保障服务队、电话流调队、无人机服务队等,随时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现在,基础医学院崔晓军副院长,率领20名核酸检测人员支援松山湖核酸检测,预计工作到凌晨2点。”这是晚上10点工作群里的消息,类似的消息在工作群里不断刷屏。中午两点,学校已经陆续派出了70多名教师、研究生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为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有新的血液加入,对其进行轮换。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医学技术学院皮江博士和一名研究生值班到凌晨2点。”为了不漏一人,不少一户,皮江博士带领一名研究生守在晓月湖体育公园检测现场,为夜归的松山湖人留一剂管。这是皮江博士继参加流调服务队之后再一次支援松山湖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两次中断自己进入关键期的小鼠实验。

“有需求随时联系我们。”核酸检测队员在一线守护群众,广东医人守护核酸检测队员。队员们凌晨两点回到学校,医院管理处和后勤管理处事无巨细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我的确定他们都平安回来了我才放心。”傅骏蕃说到。

老将新兵齐出动,这是广东医人的荣耀

“你们已经有过一次流调经验了,这一次去要主动挑大梁。”在电话流调队出征仪式上,公共卫生学院倪进东院长这样交代自己的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石明教授带领的这支电话流调队伍中有84名研究生,其中不少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都有过现场流调和电话流调的经验,算是流调工作的“老将”。还有“新兵”研究生把这次流调工作当机会,“挤破脑袋”“一门心思”给自己找“借口”,就怕人员满了自己计划又要落空。

“上次就报名了,老师说要出现场,怕我经验不够,挑了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去,当时我还挺难过,想着是不是自己专业没学好,被导师‘嫌弃’了。这一次电话流调不用去现场,我‘死缠烂打’跟老师说一定让我去,机会来之不易呀。”刘同学调侃自己,这‘死缠烂打’的功夫攻下了导师,电话流调一定是把好手。

“我们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动员,都是主动报名的,而且还是抢着报名的。”负责志愿者召集的老师自豪地说到。“晚上要考医用高等数学,原本打算复习的。学习功夫在平时,志愿服务在当下,必须参加!”志愿者冯同学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广东医人,为疫情防控持续出力,我们时刻准备着!(文、编/王丽君 图/资料图 审/冯锦山)


【标签:】 【点击:】         【编发:宣传部王丽君】
上一条:腊八来了,送上一碗浓浓暖意的腊八粥
下一条:谋发展 开新局——机关党委召开2021年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议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