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生生不息,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让校园充满绿色,让心灵充满希望。
每一颗种子,
都是用心种下的希望!
生态文明是人类千百年来在不断适应、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我们人类不断追求的品质目标。
读者在浏览我馆展出王鹏伟老师、贺兰英老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
为响应广东医科大学创建“绿色学校”的号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校园,2021年10月图书馆在东莞校区一楼经典悦读汇举办“生态文明,绿色家园”的主题书展活动。
图书馆从丰富的绿色环保方面的藏书中精选出800多册,在一楼经典悦读汇进行展出。“生态文明,绿色家园”主题书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不少读者驻足翻阅,摆放主题书展的这面书墙成了经典悦读汇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文/贾国洁 编/王丽君 审/冯锦山)
观展后,读者纷纷留下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代表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生态文明之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推动着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图书馆举办“生态文明,绿色家园”主题书展,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乃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鹏伟老师
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正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公共卫生学院谭雪淋
《庄子•知北游》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对于美丽家园的追求,古往今来人类从未止息。或是辛弃疾落职闲居所观“我见青山多妩媚”,或是孟浩然过故人庄所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抑或是李清照笔下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时代在变,挑战在变,但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没有改变。
——基础医学院欧淑霞
读《寂静的春天》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多年来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指出了,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并不能征服大自然、主宰世间万物。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中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充满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保护它,尊重它,甚至敬畏它,这不仅仅保护大自然,还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
——药学院黄俊杰
《空前的生态危机》书里列举了全球暖化继续将会带来的各种后果,如极端天气,热浪,干旱与野火,风暴,海平面升高,淡水短缺,食物短缺,气候难民,气候战争,生态系统的奔溃和灭绝。从这本书中,我也学习到了如果建设绿色校园,节能减排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垃圾分类可以落实到每位师生。将节能减排养成我们的一种习惯,将它的践行持之以恒,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绿色校园。
——药学院杨婉晴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担当起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呼吁大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从绿色校园做起。无论是校园里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有生命,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护理学院陈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