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铸魂育人求实效再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再进东纵强化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   来源:   发稿时间:2021-11-05   浏览:
【字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精神,确保落实好党中央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体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创造性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好学校近期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相关要求,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黄祖辉的带领学院骨干一行8人再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实走深,共同引领行动自觉。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迎接大厅里,在黄祖辉同志的领誓下,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雄壮的宣誓声铿锵有力,入党的初心直击心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里,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入党初心使命,牢记党员身份,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再一次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祖辉书记、院长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接着,大家在馆方讲解员的引领讲解下参观了《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纵历史主题基本陈列,并不时驻足观看,交流心得体会。东江纵队纪念馆重新布展于七一前夕启动开放,新的基本陈列,充分吸收近年来东江纵队历史最新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地介绍东江纵队历史,分为“国难当头共御外侮”“组建武装亮剑东江”“东移受挫重返敌后”“血浓于水同仇敌忾”“挺进港九虎穴营救”“东纵成立发展壮大”“配合反攻夺取胜利”“北撤山东转战南北”“矢志不渝再立新功”等九个部分,主要时间跨度从1931年9月至1949年10月,生动展现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新陈列借助雕塑、瓷板画、艺术景箱、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成熟的多样化手段和方法生动地展示和还原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黄潭战斗”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斗的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为大家带来深刻的沉浸式参观体验。馆内陈列的抗日战争中遗留下来的战时书信、军用物资等革命文物史料,真切的时代感、代入感更加激起了同志们对革命烈士们在艰苦岁月里不屈不挠、顽强抗日的崇高敬意。


参观基本陈列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休息区,大家进行了现场座谈交流。黄祖辉书记、院长首先再次强调了这次学习的意义,并结合中央精神提出了提升学习党史的指导意见。他指出:党史学习教育进入理论提升、效果显著的阶段,必须紧密结合思政教师的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检讨教育成效。在东纵纪念馆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反思,具有现身说法、情境感悟之教育特点,使我感受深切、鼓舞精神。我们善于从东江纵队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成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有人看问题以偏概全、乱贴标签,陷入错误思想意识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加以克服和纠正,把实际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致、提升成效。

随后各位党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悟思想”、“进校园”、"解难题”、“善作为”等方面分享了学习的心得体会。马院董浩军副院长总结了马院党史学习的特点,认为党史学习教育最关键的入脑入心,我院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全面与特色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次再次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进一步增强了理论党性、组织党性和个人党性,是一次真正入脑入心的党性教育。

现场座谈交流


余维法教授认为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作为思政课的老师,首先,一定要用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的品质,来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其次,一定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家的所承担的思政课程要紧密结合起来,应该围绕东江纵队,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开设相应的专题,把这个专题送到课堂上去,用精彩的内容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这是一个方面。再次,在科研方面呢,可以围绕着东江纵队的创立、发展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这个申报相关的这个科研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引向深入。真正解决好学习和运用两张皮的问题。

赖琼老师则从这次学习对党性的教育锤炼和加强东纵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升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谈了她的感受。在党性教育方面,她表达了对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以及以曾生、王作尧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牺牲精神的强烈的敬意,并分析了党对东纵抗战的领导及其作用。在东纵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方面,她分析了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思想引导、道德引领、文化育人功能和东纵红色文化的特色,提出加强融入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余娟定老师看到橱窗里展出的我军战士简陋的作战工具和粗制日常穿着和鞋帽,对比美军和日军精良的作战武器和高档的军服和用品,我军战士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要打败敌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的我,要不忘初心,坚定我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岗位上奉新光和热,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黄成华老师每一次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墙壁上的粘贴图片、橱窗里的摆放物件、反映历史场景的浮雕和壁画、精心制作的短视频等,就感觉在与革命历史再次进行短距离的对话和交流。这种浸入式体验会让人产生一些强烈的震撼感。东江纵队在发展初始,就始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而才能在凶险的斗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许多爱国华人华侨不但捐资捐物,而且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战场一线,参与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在华南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战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要自觉地将党史融入思政课,传承好东江纵队等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这些精神转化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力参与到培育时代新人这一无比光荣的使命担当中。

王喜老师一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指出纪念馆叙事可以让教学说理更为立体,在理论骨架的基础上充实史实血肉,让结论性的历史评价有更为坚实与生动的论理支撑,从而提升思政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另一方面立足东江纵队的人员构成与物质基础探讨了在民族遭遇危难之际个体如何将自身的信仰信念投射并融入更高的共同体之中,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沈丽平老师则重点谈了如何增强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的时效性问题。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看的革命纪念馆很多了,审美上也有些疲劳了;加上没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体验,每次来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都不会有太特别的感受,只是觉得战争、苦难离我们很遥远。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稳定、物质充裕时代的00后来说,这种感受可能更为明显。所以想要搞好思政工作,还需要拓宽渠道。近期我看了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元帅的个人传记,就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选择就能够理解了。将理论课、实践课、阅读近代史的名人传记、观看有关近现代史的影视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这也许可以作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种尝试。(文、图/ 赖琼 编/王丽君 审/冯锦山)


现场座谈交流


【标签:】 【点击:】         【编发:社会科学部】
上一条:学校召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专题工作会议
下一条:【中心组巡听旁听】基础医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