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我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教学病例讨论大赛校级决赛在东莞校区行政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大赛共有37家教学医院300多名选手参加,通过院内初赛、学校半决赛,最终12位教师脱颖而出进入本次决赛。决赛邀请广州医科大学李建华教授、陈小燕教授以及我校王志刚教授、戴东教授、王焱教授5名教学专家担任评委。校内外师生除现场观摩外,还可以通过线上同步直播观看比赛。

学校领导与评委合影
大赛开幕式由教务处谢培豪处长主持。丁元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出席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丁副校长强调:学校举办本次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着力提升学校各个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组织病例讨论课的基本素质涵养,促进临床教师熟练地掌握病例讨论教学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临床技能扎实的合格临床医生;同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赛中学”,这次比赛既是一次临床教学能力展示评比会、临床基本带教技能检阅会,更是一个临床带教经验交流促进会;二是“学中赛”,每位参赛选手就要在注重观摩学习的同时,在讲坛上充分展示自我,说到位、讲到位、展示到位,充分展示自己的带教水平和带教能力。把自己最出彩、最出色、最出镜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和专家评委;三是“学中思”,每一位参赛选手、每一个观摩老师都要在比赛中边学习边思考,要把其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带回去,要把专家评委们精彩的点评带回去,要把今天这种好的氛围带回去,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务处处长谢培豪主持开幕式

丁元林副校长致开幕词
整场比赛历时近9个小时,全面比拼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能力、体力、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赛中,选手们准备充分,比赛精彩纷呈,附属第二医院张谷老师的主题“抽丝剥茧,焕活‘心’生”,针对心血管内科病例,从简单的理论知识切入,带领同学回顾基础的课本知识,逐渐层层深入,对病例特点进行汇总,最后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东莞市厚街医院林菡老师针对肌无力的课题,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原则:定向、定位、定性切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以小组形式针对病人病症进行探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彭流泉老师以“破案”的独特角度,从病史和检查结果入手,列举可能的诊断结果并且逐个分析、逐个排除,最终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在严谨、缜密分析案例的同时,各组参赛选手都注重学生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科学宣教,以及医患之间的换位思考、互相尊重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组织奖1名。
赛后,林小燕教授代表专家组作了精彩的点评,对学校赛事组织与安排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选手们的优异表现表示赞许,并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病例选择、人文关怀、PPT制作以及赛事安排等内容作了全面、细致的点评,同时也给予中肯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在闭幕式上,丁元林副校长代表学校致闭幕词,他在肯定组织工作与选手们亮点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值得改进的细节及建议。他认为比赛的结束是终点,更是起点,相信通过这次临床教学教师技能大赛的开展,各教学基地临床教师们定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大赛在热情洋溢的颁奖仪式中降下了帷幕。

学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已经举办7届,一直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理念,旨在通过各类教学竞赛,搭建临床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本次大赛首次采用“互联网+评分”模式,实现全程无纸化和系统即时统分,减少了人为干预,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赛事通过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全程展示比赛(共有28467人次观看),为更多临床教师提供很好示范性教学的机会。今后,教务处将继续组织教学查房、临床能力、课程思政等不同形式教学竞赛活动,强化临床教师教学规范,着力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文/吴运华、叶曼纯、何绮琪、郑文杏 图/大学生传媒中心 编/王丽君 审/冯锦山)
获奖名单:
特等奖
张谷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等奖
彭流泉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妇女儿童医院
林菡 东莞市厚街医院
二等奖
晏建英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王玮 江门市中心医院
高利霞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三等奖
宁晓明 附属第三医院
赖菲菲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黄惠娟 中山市人民医院
张慧嫦 东莞东华医院
陈文宇 江市人民医院
林华梅 茂名市人民医院
优秀组织奖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