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东莞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第四十一讲在我校举行,邀请了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朱苏力教授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青年学生法治实践教育——为什么家国天下”作专题报告。本次报告会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步播放至所有分校分会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在校学生共约5600人参加了报告会。市委政法委三级调研员罗振光主持报告会。这是市“双百”报告第二次在高校开展,目的是继续扩大“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的覆盖面,打响法学会工作品牌,在全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卢景辉致欢迎辞,他表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基地。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要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将法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全面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报告会上,朱苏力教授以法治的角度,围绕“家”、“国”和“天下”三个层面的历史意义以及现代意义做了详细而清晰的阐述。朱教授认为,“家”“国”“天下”是历史中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三个最基本也最关键的领域,现代中国开展基层政权建设和和教育普及,使人民在参与国家管理建设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认识我国国情,进一步挖掘现代增强平民百姓的国家意识,从而不断推动当代中国的制度完善和发展。
报告会强调,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更需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法治要求,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二是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努力掌握“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文、图/东莞市法学会 编/周圆 审/冯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