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学校特色发展内涵质量提升年。
这一年,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水平大学建设,坚定不移走好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广东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闻事件:8月2日,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研究学校贯彻落实意见。随后,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延伸阅读:2024年,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广东医科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成立学校党委理论宣讲团,聘任首批20名宣讲员,加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共开展校内外专题宣讲60余次。学校举办为期3天的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展四级贯通、全员覆盖、形式多样的培训。
二、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闻事件:6月17日,《光明日报》刊发我校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专题报道——《广东医科大学:“五个坚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文章详细介绍了我校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突出“五个坚持”,以顶格标准打造学党纪的满格状态,切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党委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学习、谋划、推进有关工作,坚持高站位谋划、坚持学思结合、坚持抓好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学促干,将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省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政策指导组对学校党纪学习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深入开展主题党纪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学校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党支部被确定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推荐单位,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党支部被确定为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建设单位。
三、以“六大行动”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双百行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闻事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校联百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发挥医学高等院校优势和作用,在医学人才培养和乡村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和推广科技小院模式,打造健康科技小院。3月14日,广东医科大学、梅州市卫生健康局、蕉岭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健康科技小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和揭牌仪式。第一批“健康科技小院”在梅州、湛江等粤东西北的城市、乡村落地。5个健康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立项的全国科技小院,成为全国首批由医科大学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健康科技小院。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扎实推进“双百行动”,获评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2个案例入选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典型案例和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示范案例集;《加强校地共建专科合作,造福苏区百姓健康》《“E+医”数字赋能、“新村医”守护乡村健康》分别入选2023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和典型培育案例。学校与遂溪县、霞山区开展多样化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共建,推进徐闻西连乡村振兴工作。抓好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开展中小学校长等专项培训,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眼视光防控等工作,《发挥优质医学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提供“广东医”样本》等3个案例获评广东省“新师范”建设优秀案例。“幸福‘药·食’——关爱老人安全用药和健康饮食服务项目”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金奖,“守护含羞草——乡村少年儿童性教育普及推广项目”获得银奖,这是学校连续8年4届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摘金。
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徐晓红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新闻事件:9月9日,学校举行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向辛苦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全体教师和医护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全国模范教师”徐晓红等一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受表彰。引进3个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团队。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百名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林灼锋教授、康景轩教授、张元亭教授3个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团队。加强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建立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咨询专家库。郑佳、王鹏、税晓容、王岩4位青年博士获得省级人才称号。推进“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选树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和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徐晓红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刘华锋教授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卢景辉、曾志嵘获聘广东省政府督学顾问,评选第四届师德标兵5名、优秀教师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等。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辅导员温晓年荣获2023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弓孟春教授获全球罕见病大模型技术竞赛第三名。金博教授的“基于医疗数据空间的临床应用评估与监管AI大模型平台”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莫伟获首届医学题库命题大赛二等奖。
五、持续优化调整本科专业,多措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新闻事件:5月26日,广东医科大学举行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论坛暨海洋与热带医学学院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广东医科大学海洋与热带医学学院正式成立,并于2024年招生。同年,为适应社会需要,学校还新成立了妇儿医学院。新增海洋药学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优化调整专业4个,增设专业2个,开设医学人工智能、主动健康与管理微专业,申报“海洋药学+生物科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进一步探索跨校联合培养新路径。36个招生本科专业中31个进入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并首次实现“A+”和“A”专业。新增5个产业学院。申报的25个项目全部获得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构建“全过程、全成员、全方位”的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获评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我校教师荣获第十七届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卫杯”赛事多个奖项。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奖、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成果奖等55项。立项建设13本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教材,3名教授入选科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
六、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同时取得历史新突破
新闻事件:9月-12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资助。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作为“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获11997万元高等教育“冲补强”专项资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首次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大重点项目课题同时获得的历史新突破。林灼锋教授团队的“心-肝相关疾病恶性循环进程中心-肝交流对话新模式及其机理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曾志嵘教授“运动干预模式和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项目课题《地区适宜的多场景肥胖运动方式综合管理策略构建》”获得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张晶晶教授“心脑血管发育异常与稳态失衡的致病机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专项。张枝尚教授的“我国青少年体育跨界治理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资助。创立“临床+基础”科技创新专项和联合基金,2024年首次设立,联合8家医院投入3210万支持基础教师和临床医生的科研合作。
七、40余所高校书记、校长广东医共论大学兴城之道,共促高等教育与城市融合发展
新闻事件:12月7日-8日,“大学与城市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城市发展”系列学术和人才交流活动在学校举行。现场,省内外40余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东莞社科名家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工作室等10多个高等教育智库齐聚,走进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的科技企业和高校,与东莞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促进高等教育与城市融合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建言献策。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持续推进政校、校企、校校、校院联合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工程中心、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实验室、医药大模型应用实验室、隐私计算联合实验室、Omega-3转化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东莞市社科名家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工作室,新增各类省市学科和科研平台42个。加快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和数字医疗、智能医学工程和智能医疗设备、纳米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政产学研用,集聚更多更大资源。发挥链接融合引领的作用,组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创新生态联盟、成立Omega-3科技与产业联盟、健康医疗数智创新联盟、罕见病与疑难重症诊疗协同创新联盟,创建华为医学人工智能ICT学院和数智健康医疗联合创新天工实验室,筹建医学智算中心、医学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中心等,以“新医科”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松山湖会议(2024)、2024 Omega-3科技与产业国际会议、第一届(2024)粤港澳心血管代谢大会、肥胖运动干预模式与肥胖防控学术会议(2024)暨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课题启动会先后召开,全球首个Omega-3主题医院建设启动,推动Omega-3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的研究与临床实践。
八、服务地方建高地,附属医院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闻事件:8月8日,广东医科大学、佛山市卫生健康局、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女儿童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城院区举行。直属附属医院和附属医院集团医院达到8家,新增2家三级甲等医院、新增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直属附属医院新增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32个省市重点专科。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继续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建设,与湛江市共建粤西(北部湾)区域医疗中心,成立附属医院、妇儿医学院医院集团,与宝安区卫生健康局深度合作,将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共建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集团深圳宝安中心医院,共建高水平医院集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附属二院通过三甲评审,3所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通过三甲复审。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实现国家级人才引进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启动全球首个Omega 3主题医院建设,附属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首获国家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学校与喀什大学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共建南疆地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疾病防控联合实验室,选派干部、教师指导帮扶大学医学院建设,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合作共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
九、五育并举塑未来,广东医青年唱响主旋律、屡获新佳绩,再获央媒盛赞
新闻事件:5月4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五四”升旗仪式,我校学生在风雨中完成升国旗仪式的视频燃遍网络,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社快看、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等央媒纷纷转载,视频观看量超过3亿。5月19日,我校作品《纳米科技——靶向关节“不死癌症”无痛注射的技术领先者》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州工行”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类金奖。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精心打造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生命文化节、科技学术节、体育文化节等系列品牌,从不同维度全方位彰显校园文化蓬勃活力与崭新气象。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迎新晚会。传承红色基因和大学文脉,原创文艺作品《你好!新光》获评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舞台剧。学校官微连续两年获评广东高校新媒体影响力二等奖。学校国旗护卫队原创视频被人民网、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平台转播转载。“学习强国”同学汇访问量超百万次,连续入选高校热度排行榜10强。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文化传播中心、华语教学出版社共建“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广东中心”,成为全国第三个、广东首个文化传播创新中心。新增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首批高水平临床医学院重点建设学院和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培育建设学院通过中期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10年抽检合格率为100%。荣获2023年度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国旗护卫队再获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总决赛所有项目第一名。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组队参加2024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得银奖。坚持“五育”并举,体育文化建设硕果累累,16项赛事获国赛、省赛特等奖等。
十、建设绿美健康校园,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新闻事件:5月23日,值广东医科大学建校66周年之际,学校再添“新地标”,举行“知园”开园揭幕和“求真亭”揭牌仪式。“知园”“求真亭”寓意广东医广大师生,始终弘扬大学精神,坚持用实践与探索努力去求真知,打开未知世界,探究医学奥秘,成就美好未来。
延伸阅读:2024年,学校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召,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植树添绿我先行”“我为校园添片绿”“一支部植一树”等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主动融入校园、村、社区参与义务植树、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宣传等爱绿植绿护绿活动,积极参与“党员先锋林”“人才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各类主题林营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规划布局,将学校打造得更绿美更生态。积极打造“平安校园”,提高校园整体防控能力,完成东莞校区3482米围墙建设,为学校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不断改善体育场、篮球场、学生宿舍条件。为全体离退休教职工举办首届“健康养老”文化节。国内首个“老年健康长寿MDT门诊”在附属医院揭牌成立并正式接诊,推动学校老年医学及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并加强统筹,加大实验动物中心、科研服务平台、图书馆数据库、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科研和教学条件。(宣传部综合整理 审核/裴金涛 复核/周圆、王丽君、谢炯明 审发/杨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