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与G5名校的距离只差一份勇气,当精彩履历,遇上世界TOP前十院校的橄榄枝,外国语学院袁华婷用四年时光书写答案。所谓逆袭,不过是把每个选择都变成跳板。

袁华婷,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1班学生,手握多个QS前50院校offer的她,是外院英语专业的“六边形战士”。从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最终成功叩响QS世界排名第9的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大门,这个把“敢想敢为”刻进DNA的女孩,用4年4次奖学金、6项国家级省级大奖、5段高含金量实习,证明了一件事:广东医学子也能玩转全球顶尖名校局。


赛场上的"全能王者"
在翻译赛场上,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一等奖;在“一带一路”阅读赛道,以绝对的优势摘得桂冠;词汇量对决中,国兴奖一等奖见证了她与词典的500+个深夜约会。更不用说那些省级演讲台上的高光时刻——当别人还在纠结选题时,她早已把“文化摆渡人”的故事讲到评委心坎里。

课堂外的“双栖学霸”
学霸可不只会埋头考试,她既能以高分折桂考场,更能以卓越领导力纵横跨国项目——学业与实战,她全都赢得漂亮!在翻译公司经手30+国际项目,把商务谈判炼成肌肉记忆;当同龄人还在迷茫,她已穿梭于广交会与香港灯饰展,用双语推荐促成订单。

(左边为袁华婷同学)
从华为开发者大会的VIP接待专员,到三下乡志愿活动的策划担当,这个女孩的实习法则很硬核:“每个岗位都是打通关的隐藏副本”。

笔墨间的"破圈者"
宣纸上的墨痕记得她书法扎实的功底,旅行相册记录着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文化密码”。

(左边为袁华婷同学)
在头马俱乐部,中英文演讲是她的“必杀技”;口译特训营里,临场反应力被磨得闪闪发亮。她说:"练书法时的专注、旅行时的新奇感,最终都成了文书里最动人的PS素材。"

(图为袁华婷同学的书法作品)
追梦路上的"实干家"
从宿舍的焦虑踱步到名校的录取信,她发现——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于是,“想申请名校”被拆解成每天50个单词、每周的雅思真题,时钟的滴答声成了前进的战鼓。

在华为大会的暴雨里,为外国专家撑伞的那一刻,她顿悟了跨文化沟通的意义;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中——主持演讲、寒招活动、书法练习——她悄然拼凑出成长的钥匙。

(中间右边为袁华婷同学)
世界从不辜负步履不停的人。那些深夜翻烂的词典、暴雨中撑起的伞、跨文化沟通的顿悟,终会凝结成飞跃重洋的翅膀。名校并非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用热爱丈量、以行动填写的坐标。

从东莞到伦敦的距离,是袁华婷用奋斗足迹对最初梦想的诠释:自身的“名校光环”,不过是无数个“具体探索”的星光汇聚。
袁华婷说:“感恩广东医的老师们谆谆教诲,感恩同学们的陪伴勉励,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加油吧!广东医学子!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愿我们努力成长 ,成为我们理想中的模样!”
(出品/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图/唐思威、周艾妮、陈思佳、胡芷瑜 审核/雷鸣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