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人文与管理学院组织召开专业建设品牌提升专题研讨会。学院党政班子领导成员、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共30余人参会,并特邀学校教务部主任周艳芳教授莅临指导,会议由黄祖辉院长主持。
研讨会上,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负责人依次发言,围绕专业建设历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加强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等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与会人员结合各专业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优势与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在巩固现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各专业特色,强化专业间的互融互促;深化产教融合,拓展高质量实践基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化师资结构;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在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各自发表见解基础上,翟方明副院长结合obe教育理念,从教育教学闭环管理角度,提出应从优选生源开始,围绕新生入学——过程培养——毕业就业——校友资源的全流程教育教学管理,在各环节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以真正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五育并举措施,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黄祖辉院长结合学院实际,就专业品牌建设提出五项重点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医学人文”等新兴方向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 二是打造跨学科师资团队,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交叉课程教学团队,并聘任一批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三是对标先进精准发力,组织团队赴国内标杆院校调研,借鉴一流专业建设经验;四是多维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挖掘校友资源,评选“人文学院优秀校友”20名,增强专业吸引力;五是深化课程与实践改革,突出“五个一”人才培养特色,增设医学基础、健康服务等特色课程,同时拓宽政企合作平台,以医保专业为示范,推动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提质增量。
教务部主任周艳芳教授总结指出,人文与管理学院建院近20年来,在学校升格大学以及全校学生的医学人文、美育等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的各个专业是学校所有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辅助专业。学院的专业多,学科跨度大,专业建设任务重、难度大,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与阶段性成果,获得公共管理、应用心理学以及社会工作三个专业的硕士点。在专业建设中也采取了多个创新举措,特色已经初显。她强调专业品牌提升需要紧扣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校院两级协同,进一步强化特色凝练与资源整合。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医学类专业的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发展学校医学人文类优势专业。二是系主任与专业负责人要清晰责权,积极作为,以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寻求资源配置激励,在医文赛道上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三是围绕智慧课程,创新实践,产业导师,新形态教材等专业核心元素进行建设,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她表示,教务部将持续支持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院打造具有特色辨识度的高水平专业集群。
黄祖辉院长代表学院对教务部的指导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将全面落实学校部署,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锚定目标、压实责任,通过强化跨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此次研讨会为学院专业建设进一步厘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标志着学院的专业建设朝着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方向迈入了新阶段。未来,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谱写专业建设的新篇章。 (文/图/人文与管理学院 审核/黄祖辉 复核/周圆 审发/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