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的毕业生,是未来健康事业的生力军。”
“学科的交叉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感恩母校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6月24日,在校友讲坛(第二讲)上,2005级校友李楠楠以十八张照片分享求学、就业和工作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并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的报告。
学科交叉融合
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在这十八年,李楠楠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人之初杂志社社长、广东卫生在线主编,获得过国家及省市各类新闻奖十多项,连续多年参加国家、省市两会,奔赴一线采访奥运会、2011年日本地震等国内外重大事件,近年来深度参与卫生时政及医学科普传播工作,挖掘选树重大医改典型。
从要“武装”还是要“包装”、讲“学习”还是讲“学历”、比“提高”还是比“提拔”、重“脑子”还是重“帽子”、到“基层”还是到“机关”、要“升职”还是要“身体”六组辩证关系出发,李楠楠结合其中利弊关系剖析,阐述了正确对待工作的态度,强调培养再学习的能力,为同学们在规划发展上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他表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学习提升离不开广东医的培养,勉励同学们面对未知领域时要自信自强,敢于迈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第一步。
讲座中,李楠楠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和时代的要求,结合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广东卫生健康事业的实践,讲述当代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他寄语同学们要专注、要勤奋、要耐挫、初心不改。
讲坛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主持。他表示,校友李楠楠带来的精彩报告,为新时代的青年该何去何从,准确把握“为何、何为和如何为”的关系提供了思路。他强调,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医学人的智慧和力量。他希望,同学们以优秀校友为榜样,悉心向前辈学习,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深耕专业、突破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加本次校友讲坛的还有学校党委副书记罗辉,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谭平,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赖焱烽,在校师生代表以及1988级、1995级、2005级、2006级、2012级等年级校友代表。
听众在讲坛上提问。
“校友的经历给予我们启迪,也让我们踏足工作前有了更清晰的指引。”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9班黎一文听完讲坛后表示,要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坚韧不拔之志为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奋斗一生!
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预防医学专业李陈佳认为,要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牢固自身思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同将国家和民族放在心中,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新时代青年。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东医超七成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7.13%,在省内本科院校位居前列。广东医学子以坚实的基础知识、持续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2022年广东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城市多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东莞、深圳位居前列。以202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为例,在省内珠三角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72.70%。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城市分布量较大的省内城市为广州、东莞、深圳;硕士毕业生同样占有较大比例。
广东医鲜亮的育人底色
培育了大批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肩负“立德树人、为党育人”“兴医强医、守护健康”的责任担当,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一大批诺贝尔奖提名者、世界知名大学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以及医疗机构的领导决策者、医药科技创新带头人,搏击商海的实业家等有成就、有影响的杰出校友。
积极探索医工融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产业需求新型人才
“读一个专业、上两所大学、拿两个学位”。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三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获批设立,开创了广东省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先河。项目计划从2023年开始招生,每个项目首批预计招生60人,两校各30人。
广东医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期待更多优秀的学子来到广东医,与我们一同奔赴青春的山海、书写奋斗的诗篇,创造可期的未来,成为广东医更杰出的校友。(文/陈瑶瑶 图/叶钟发 陈瑶瑶 编辑/陈瑶瑶 复核/王丽君 审发/冯锦山)